鄞山寺位于淡水区邓公里邓公路15号,建于清道光3年(1823年),寺内奉祀定光古佛,为现今台湾唯一保存完整的清时会馆。定光古佛神像为软身塑法,神态十分逼真,是鄞山寺的特色之一,其他如龙柱、螭虎围炉等构图及雕痕严密浑厚的手法,为全台仅见。
鄞山寺的建筑依蛤蟆形设计,传说寺址拥有蛤蟆穴的好风水,庙前水池象征蛤蟆嘴部,而庙后两口水井则为眼睛,过去每逢鄞山寺鸣钟,必有地方民宅会失火烧毁,后经地理师解释,系寺庙所在地点好风水,运气日隆之故。地方民宅人士便在寺庙前竖立一根钓竿,作钓蛤蟆状以破坏其风水;果真奏效,不再有民宅失火,而庙后象征眼睛的水井,其中一口水质混浊污黑,据说是蛤蟆眼睛被钓竿钓到了。如今二口水井都加盖封闭,井水一清一浊则有待考证了。
淡水鄞山寺又称「定光佛庙」,74年被列为二级古迹,也是淡水文化的瑰宝。本庙建于道光三年(1823年),其建筑至今始终保有其原貌。鄞山寺是台湾早期少数闽西汀州在台八县移民所建,供奉其原乡守护神定光古佛,并在寺庙两厢设有接待同乡后进抵台住宿用的汀州会馆,此会馆保存迄今已成了台湾硕果仅存的历史证物。寺之形势良好,背山面水。格局为两殿两廊两护式,护室即当成旅舍用途。三川殿面宽三间,深三间,架内二通三瓜,是对称的栋架。正殿宽同三川,深五间,步口廊置卷棚,架内三通五瓜。